品味與品牌創意究竟是甚麼?
各位好,今天想跟各位介紹由前奧美首席顧問葉明桂所寫的學品牌(副標一個40年奧美廣告老師傅的壓箱絕活)(時報文化2023)
想先跟各位分享葉明桂先生的歷程,葉明桂先生歷練廣告界巨擘奧美的各個職位,最初由文案出身經過無數品牌打造過程的歷練,成為業界頂尖的品牌與創意師,相較於我以前所看過作者前一本書,"品牌的技術和藝術:向廣告鬼才葉明桂學洞察力與故事力"我自己認為更有近於源頭的深刻之道和歲月凝鍊之感
對任何行銷,傳播創意人才和文化,文字從業人員,應該會有作者所期待很大啟發,也能讓像是較未接觸到相關領域的人如我,也對品牌附加的溢價和換位有思考,也可能得到一些有關思辨品味,對人性,及相關方向該進行理解的方向
以下會將葉明桂先生所寫的內容分享節錄於下,因為真的領域的視野跟惟度差異滿大的,自己對行銷傳播完全近於未知,自己也嘗試提供一些自己的小思考,很歡迎各位能提供任何的指教與討論,去共同指引增益
賣產品所思的
品牌可以透過一下5個方法產生巨大銷售力
1.解決從人類學角度遇到的銷售問題
2.對抗人們在潛意識中的競爭者
3.能佔領行業類別的知高點
4.藉由人類的衝突與糾結快速打造知名度
製造偏心
5.能創造有利銷售的共同環境
(品牌透過生活化情境傳達的價值觀,能創造有益生意進行的輿論,創造有需要能促進銷售的氛圍)
以下舉兩個作者不同的狀況和例子(書中有許多其他的例子,也很歡迎各位能參考看看)
1.使用理性邏輯推出的利益,是屬於產品定位,不歸屬於作者認為的品牌個人性的標語(自己認為就是出於工具性而非人類共同情感所寫的文案與主張):如 里斯:老闆電器,油畑器機只選大吸力
2.作者使用精神層面的生活提案,期待藉由人們對價值觀的共鳴而移情到商品上,解決品牌從人類學上所遇到的生意課題:如鮮茶道 永遠的新鮮人
一個創意作品的創造過程(這應該是針對文案與廣告很精闢的描述)
共5階段
1.擬定課題(必須先聚焦精準策略,而不是無限發散)
2.消化資料(去閱讀一些間接資料,大量瀏覽)
3.結晶洞察(去使用說故事的方法)
4.放空發酵(先思考過幾個方法後,先擱置一旁,並隨身快速記錄)
5.對話優化(透過和人討論思考更好的觀點,並可能跨文案視覺影音等不同夥伴)
好的創意必須和策略相關,但卻是一種所謂的不相關的相關性,因為太直接相關的作品,不會耐人尋味(我自己有一些文字創作及編輯的經驗,這點很精闢的表述是創意,是一種未曾想過不會太跳tone,那隱隱相關的是作品會更打動人心)
洞察是一個早已存在卻被忽略的事實,經過深入挖掘的新發現,基本上源自人性,提供對事物一種新鮮的看法,用以打動人心,洞察是大家原本就同意的一件事,只是之前沒有人講出來/前北京奧美策略長 Sandy
(透過大量數據蒐集時,理解深化後,會產生作者所謂的觀點,觀點背後共通的人性,就是作者所認為的洞察)
洞察不是發明,而是發現,而且往往來自潛意識,不是左腦是右腦,你無法證明,但你就是知道
如何找到洞察
1.大量閱讀所有能閱讀的人事物,入戲用心地去體會世間百態(自己最近聽的TED演講所學會,講究就是品味與動見的來源)
2.不斷接連的不斷問為什麼
3.蒐集足夠多的消費行為,先用相似點加以分類,然後找到每一類的共通點,思考這些共通點的人性
根據腦科學的研究,人類吸收訊息最有效的步驟是先談Why再談How再談What,(所以有效說服的關鍵),就是先感性和後理性,先被感動之後,大腦才會打開過濾訊息的洞口,讓大量的資訊進入腦海來消化,要從抽象的感覺先爭取好感,再來談理性的有什麼,為什麼
商業角度來說,為什麼要有品牌,其實只有一個單純目的的,就是為了溢價,(對廠商來說),就是為了可以賣的比別人貴,(有兩個方式識別品牌)
1.溢價能力的高低
2.鐵粉的數量,數量越多,品牌力越強
品牌的風格與語氣關鍵詞是差異化,風格和語氣沒有好壞,只在乎是否出眾,是否能夠長久不變
一流創意人的3個特質
1.正常的生活,但認真的生活
一流的創意人不會奇裝異服,...他們的生活和日常人一樣平凡,吃飯睡覺逛街逛書店...只有親身過一般的大眾生活,才能進入平凡大眾的小宇宙,去領悟能夠打動群眾的創作方法
2.永遠保持6歲小孩的好奇心
3.才思敏捷,對天底下每件事都有新鮮的觀點
如何培養企劃的能力
1.多看案例:...案例是幫助企劃的最佳刺激物,...一開始可能是像書法的臨摹,熟能生巧,就能進化成有自己的風格
2.認真生活,優秀的企劃內容通常來自日常生活的共鳴
3.多寫文章,寫文章是做企劃最好的習慣,聊天談話,空談策略都不如寫作,寫作是最好的訓練大腦練習
自己的心得
品牌的理解對於非從業的大眾有什麼意義,自己讀為整本書分享前,自己曾經去自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大部分的大眾如我也通常是消費者,也並非行銷創意領域的從業人員,但去思索自己愛好的品牌時,我卻不知不覺的有想到一些事情,我們平常希望贈送或使用的東西不是俗且爛大街,是稍稍有一點品味,或所謂小品牌感的,那些特殊的偏好,究竟是出自於CP值較高,還是因為如作者所探討的偏心,作者在書中分享很多在創業和提案職涯上的職場秘訣,如要如何和大老闆提案,何時該進該退
他很不諱言的直接在自我介紹上,說他善於拍馬屁又懂事,因此快速爬到整個產業最頂尖的一群職位,但他背後無數的赫赫戰功和對周圍人事物的啟發,我認為去理解這樣一個出色人的思想實驗室很有價值的,我們學校前身交通大學的前校長張俊彥曾經有這樣的兩句話,對於一流出色的人"主要去閱讀他人大腦和獨自進行的思想實驗",並"用心傾聽聊天,留意他如何提出問題和提出甚麼問題",我覺得他的思想對我很有啟發,跟生活情境和從業環境,甚至社會常態,都很難接觸到的出色人們,閱讀的理解對我而言是種突破,也是種無盡學習
品牌本身是個很難定價,也很難在財報上顯示討論的項目,但的確這個社會上不乏一碰到就想起特別產境的品牌,僅追求品牌而忽略產品的競爭性,那樣的企業很難長久,但過於追求產品而忽略品牌打造,也很容易被大眾消費者秤斤秤兩砍毛利的局面,我覺得一個好的企業會同時在兩者上深化彼此的聯繫,也喚起消費者共同的情感,去達到想要達到的共好目標,也希望能一直不斷的在這些學習中,能發現更寬廣的世界,求取更深邃的知識和洞見,也許對每個人,這條路都是無比遙遠而意義深遠的,也很歡迎各位能提供任何點評和指教,十分感謝
謹祝福各位也能找到專屬自己終極的幸福,萬事平安
瑋德的明心財務閱讀
粉絲專頁
Google blooger 瑋德的明心財務閱讀
電子郵件 wade002468@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