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談談那些痛苦的事吧!:商務人士的父親為孩子所寫下的「工作本質」! Part1


 

工作的本質是什麼,加入機率思維的世界萬物會是什麼樣子Part1
各位好,今天想跟各位分享一本書,由行銷和策略巨擘森岡毅所寫"來談談那些痛苦的事吧!:商務人士的父親為孩子所寫下的「工作本質」!"(悅知文化2020)

,森岡毅先生是我認為在策略機率和理性思維和合併數據決策很出色的行銷者與思想家,在洗潔用品巨擘P&G從基層歷任重任,到轉入風雨飄搖的大阪環球影城,藉由一連串重新且符合理性的品牌定位,和針對性的促銷行銷模式,最終,成為一個他夢寐以求的獨立創業家,以革新整個日本的行銷者努力著,我認為他的思考有很深刻理解的必要,這本書的內容是他以一個倍受商業和現實環境歷練父親,看待孩子對於前途迷茫的至情至性的文章

其中他在選擇工作和普通股(股票)選擇的共通性,我發現森岡毅先生是非常有興趣,在機率性上,但因為書本性質未及探討的事情,他所謂對萬事萬物帶入機率思維論的邏輯,和探究本質不斷自問真實的問題是什麼,是我二十初歲第一次閱讀這本書,一個很重大的體會,隔了好些年歲,又重讀分享這本書的體悟,是無論職業,生命歷程深淺我都認為很深刻的闡發,自己會想要分兩到三次分享書中的內容,第一次的本部分是針對他所寫很局部普通股與公司和職業選擇的共同探討,他對"消費者需求的持續性",和"維持競爭優勢之結論"和普通股投資有許多相同的點,有特別點出,在第一部分,我想特別也將自己這幾年受到他啟發後的一些想法也分享出來

森岡毅先生在書中提出一個很強而有力的想法,我至今依然無比認同,找適合的長期工作和股票投資上有同樣的本質,森岡毅先生是以作為資本家,非資本家而不同的想法,去思索工作的本質,並提出幾個能夠做為獲得長期資本報酬的方式
(
也就是他所謂資本家報酬的方式,我自己比較沒有資本家非資本家,這種帶有某種日本思潮語感的想法,可能比較純粹的會以資本使用產生效益的效率來看,因為這些方法如果能執行,本身是沒有對任何人有限制,只要有思維,甚至只要對的能力,只要有多少能力資本就作適合的事情,應該是合理的事情,如果是立基於這樣的共通點上

資本市場本身對於有價值的人本身就會有鼓勵,但也會對沒有風險意識和冒進缺乏充足認知的人處罰,對於無作為者,也僅是被動的體現差距而已,本身自己不認為在資本化的社會這樣是種不公平的體現,無論在封建社會,甚至社會主義社會,或現行全球偏資本化的社會,這樣的事情是種人類發展必然的通則,不是特例)

這幾種方式,一個是投資普通股,二是革新衰頹的企業,如森岡毅先生所做大阪影城的改造,並佔有部分股份,三是如他至今為止所做的創業,其中最適合一般大眾的是選擇適當的普通股或我所認為使用指數化投資的方式,在以下的篇幅我會對普通股的部分進行一些思辨與補充

自己嘗試對他所說的普通股為何會具備長時間上非常巨大的資本成長和資本利得提出一些想法,為何妥善投資普通股的特性會得到很大的資本差異,是因為股票普通股的本質是企業對大眾募資的所有權和長期所有盈餘的分配權,扣除少數經營虧空的公司,在大數法則下,這件事因為原則的本質,能讓我們獲得企業所有企業經營產出產生盈餘的部分,跟公司債卷的債權相對上,公司債券的債權會對企業產生長期固定的資本支出和淨現金流出,這樣的部分所有權有更高的分配彈性,也俱備分散風險的能力,公司會有相對的選擇偏好

普通股的部分,因為無論是大小股東會希望達成企業正常存活且能達到盈餘,大眾市場的籌資速度很快速,將餅做大的過程,也對企業本身的長期目標會有助益,能匯聚公眾和投資者的部分共識和共好願景,在耶魯大學前財務長大衛史雲生的研究裡指出如果投資全市場化的平均普通股報酬,相對長期公債,現金,國庫券等,貴金屬和古董等,差異巨大,長期的平均普通股報酬在美國近百年間都有達到7-8percent左右,在台灣的市場回溯資料裡也有相同的趨勢

這點和森岡毅先生的推斷是相同的,他認為人類的技術生產變革會差距在普通的報酬差異裡頭(他所直接描繪的是股票,但應該就是指流通的一般普通股),就長期機率而言市場化指數和普通股共同的報酬,會因為人類生產技術和科技的突破達到新的有限資源內,最大的獲利,在資本化的市場這點會因為消費者的物欲需求不斷強化,也不受政治局勢,經濟氛圍等變化影響,是種不可逆且強大的時代趨勢

因為這種需求,人類不會陷入馬爾薩斯人口論裡,某些物力耗竭的局勢,自己也認為,也許,李錄先生在鉅作"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所探討的許多有關長期發展下的論點,人類文明本身的突破和資本化追逐私利卻無形產生有效的經濟增長和市場經濟促進效果,就純粹長期機率而言,我們應該對普通股的本質和各種金融商品的本質有探究和了解

根據另外一本我很喜歡的書籍做"自己的人生財務長"的觀點,如果我們要變現的時間越長(也就是短期越不需要急用錢的情形),能夠投資越大的部分在普通股上(前提是要妥善,經過思辨,如果並沒有選擇愛好的話,在研究和思考許可下,自己很推薦能買最低成本的全指數化投資工具,如美國先鋒的全市場指數化產品,臺灣最合適的指數化工具,則可能是富邦台50,也可能是元大0050,但前者的內扣費用較低,應該是較適合現在狀況的工具,自己很推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照綠角先生的文章,其中有許多探討詳細的回溯資料跟學術論據)

普通股在最長期的回溯研究和實際分析中,和各類其它資產,會有巨大的資本所得差異(房地產的部分是屬於較特殊的情事,自己會希望有機會再進行另外的分享),但如果要具備短期變現或現金流穩定性的朋友可能會能參照部分債券混合,但因為自己的年紀較輕,可預期的風險承受性和勞力收入獲得的可能還很大,自己認為對自己較合適的方式,比較偏向全普通股或全市場指數投資,這一點也跟華倫巴菲特對年輕世代和自我的期許,所認為他不排斥接受全部股票的選擇

而是出於生命階段變現周期,工作型態與獲利型態和風險型態的綜合考量,各位朋友可能能參照自己的喜好理解與生命階段進行資產配置,但純以台灣本身的公司債券市場,相對美國,對一般投資人的開放度較小,市場交易量不是很大,也需要較多各方面的知識,可能有興趣的朋友能再行參照研究,自己屬於相對較保守,也較不理解的情形

以下是部分普通股性質上和自己這幾年來自己對森岡毅先生加上機率思考的策略論的一些想法

質性原因的改變是一段時間和長期時間後,量性原因改變的原因,也是財務數字變化的基礎本質,兩者戶為表裡描述的是同一件事情,同一間個企業發生的所有交易行為,服務品質,所有面向正負抵銷,多面加總的綜合,自己家裡的家業經營了數十年的中小型零售服務業,這樣從小到大的觀察行為裡,產業的型態,很大部分決定獲利結構,也決定我們該怎麼看待事物的異同

產業所在區域的特性,是否需要固定的人事,固定成本,這些巨觀的思維是重要的,但以消費者端第一手的體會和直覺,也是無比可貴,以我們大眾消費者對服務的偏好,產品好壞的敏銳度,行銷能力的強弱,也是很需要參照的標準,且無比重要,自己會這麼認為企業的行為和真實世界的反應一樣,只有真的好的產品,好的銷售管道,好的服務,好的用戶體驗,才可能在長期有效的建立信任,並達到長期成長的可能,我們愛用的產品與不可缺的服務,基本上確認了一定會有部分跟我們雷同的消費者會有同樣的認知,這樣的基礎需求,就確保了一定的現金流穩定性和所謂的價值性

我自己其實不太認可主流財金領域就消息面,籌碼面,基本面等想法各自陳述的想法,那樣的思考裡,自己覺得本身就帶有短期套利的本質,和猜測他人的投機心理,在極短期經過編輯的市場資訊裡和大資本從事量化交易者對賭,本身就很難發揮我所認為資訊和智識思考的重要性,以小算大,以小算短都不是很有勝算的事情,反而會導致選擇大量稀缺,也讓我有一種我是刀俎魚肉的恐懼,也很可能會失去很多專注餘裕和財務彈性,對不確定和短期政經動蕩事件的曝險也大為增加,也許自己覺得,如果以最長期最大化差異報酬的本質而言,自己認為我們本質上應該探討的是5W和無數個why

他的產品賣的如何,自己理解他的生意型態嗎,他賣給行銷區位裡的誰,我喜歡或像我性別,偏好的消費者也會喜歡他們嗎,這樣的區位裡是可以長期具備的優勢嗎,他是市場必不可缺的產品嗎,他會快速的被輪替掉嗎,他是否有穩定的品牌溢價或是智慧財產保護的範疇,還是低毛利的大眾商品,其他國家的生產優勢和他如何比較,他最低被出售的內含和土地等資產再開發價值為何,等等無數的自問詰問和自己對一手訊息的實地體驗和經驗感受,甚至無數旁敲側擊,並探究事物的本質,這些思維裡都會需要加上機率的思考,並得到一個適不適合自己區間

自己就普通股所做的決定,自己認為也會需要和全市場指數投資,可能預期的報酬做一個不一定準確的比較,這件事情,這許多年來一直是我所思考的一個問題,究竟如果自己的投資能力和專注力有更想達到的其他目標時,是否依然要對普通股進行這麼多的探討和研究,或者因為發現自己的投資報酬在長期裡並未有大盤報酬的水準,自己覺得這也許也是許多專業從業者,如律師,職業醫師,專業技師或許多時間稀缺或想專注於自己領域投資者的想法,或許,我覺得只對我自己的回答如下,我自己也一直想像過自己未來專注力和時間,是會因為工作不足的人,卻自己又是想獲得穩定報酬的人,我自己是會傾向混合的,以絕大部分指數投資,混合時機和判斷許可的價值性投資,不一定僅限於普通股,也可能是房地產或任何價格價值背離的事物

因為這樣的智性考驗和無盡學習對我是很有趣的,知道自己看錯經理人的品質,就算在很穩定也很好的產業裡,依然賠了錢,因為自己思維想法的成長,找到一些有趣和值得探究學習的機會,永遠探索著自己的未知和對事物本質價值的思索,那是我第一天在很小很小時候,到家裡經營的小五金行裡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和來來去去的人,一筆筆銷帳的紀錄,和那混合機油氣味的有趣瞬間,和十六歲第一次看巴菲特書後,某種無比旺盛的好奇和隨後許許多多年的探索和學習,我想把他珍藏下來

然後這輩子出於理性機率和好奇不斷的學著,雖然資產的配置上可能有出於理性和實務與工作性質考量的部分,但找到寶貴時刻的開心,我想那個真的時刻無比值得紀念,也是能真正體會到世界寬廣成長的瞬間,所謂的價值性決定的思維也能拓展到人生,甚至職業選擇的方方面面,自己也很希望有機會能再分享一切自己有關於房地產業和生命不同階段自己所做價值思辨的小探討

以產業特質而言,像是他是市場週期變化,籌資規模為何種型態,產品衰退的週期,在書籍大利從小裡提供美國的近百年資料,毛利和股東權益報酬維持較高水平,也最久的產業3M明尼蘇達礦業,在所有有機黏膠溶劑,牙科樹脂,所有能想得到到的研磨劑與工業和民生產品,構成一種汰換極慢,但及其穩定的領域,從自己的祖父所買賣的小五金產品到自己所在領域的牙科樹脂,牙科材料都有高額的全球市佔率與愛好度,自己覺得是個很不簡單的事情,也想必經過很長時間的布局與規劃,這樣的產業趨勢也符合"森岡毅先生對消費者需求的持續性",和"維持競爭優勢之結論"深化的探討

以普通股而言,或找長期工作而言,我們也許有必要,去達到一個很長期穩定的賽道,也是所謂的大賽道,對投資者和找工作者而言,產業的毛利越高,資產報酬率越高(ROA),負債比和票券利率越低越低(前者可能能參照財報,後者可能能參照年報),越偏向高附加價值的工作,會出現強而有力的成長可能性越高,投資者和找長期工作的人,可能也會需要去探討公司的淨值,一個較好領域的工作比較可能提供較理想的投資報酬和合理的工作報酬,如果我們的領域,一開始毛利就極低,只有少量佼佼者才能得到堪稱理想的報酬,如果我們是相對特質平常的人,那我們進入時也很難有可能達到想要成為的遠景和目標,所以也會有像書中所提的跳槽儘可能要有往高毛利,高成長空間的領域跳,而不是相同領域相同職業性質的領域平轉,在生涯早期能達到更大可能的突破,和長期成長


為何我們要對提供我們服務或想要投資的標的
,從ptt,dcard工作應徵分享網站,面試評分網站,去理解內部經營環境,從司法院判決系統查詢他的違約,涉及所有的民刑事和行政判決紀錄,有沒有內線交易和跳過票,跟理解他的勞工環境,董監事的評價和過往,和所有的公開訪談和雜誌媒體訊息,生產產品在一線消費者眼中的品牌愛好與形象,很大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我們做為底層的投資者和工作求取者,我們對於公司的管理者幾乎沒有制肘的空間,如果真的要進行普通股的投資,我們必須從源頭就完全避免進入不利的決策情境,被不肖經營者欺瞞的團團轉的情形,自己能夠理解()股東行動主義的初衷和願景,但實務上因為時間和法律訟累的緣故幾近是很難達到,自己對這樣的想法進行採用較保守的看法

甚至在真正能發生影響性決策或更改經營權之前,不肖的經營者就很可能直接掏空掉公司或進行大量資產的轉移降落傘,或進行玉石具焚的股權爭奪戰,如同我們過往新聞所屢見所看到過往的大同企業,泰山企業,和我以前很愛喝的蘋果西打,產品是很好的,但不肖的經營者只要操控著權力,甚至完全不佔關鍵影響的股數,就因為公司家天下的概念,去完全以自利為動機,進行很多不利的決策,我自己很深刻的認為,人要謀求私利起來,是沒有底線的,也絕對能自我合理化的,也許,我們能盡可能不去承擔不一定需要考慮的風險,而會專注在我們所能理解的決策,我覺得這樣是重要的決策思維,純粹的量化決策,完全不去思索管理品質和企業結構,或純粹因為再編輯過的市場資訊起伏,很可能,我覺得都不是很完善的思考,也都會要再思索的必要性

以上是自己對於書中內容和工作本質與一些普通股共同想法的探討和思辨,也很歡迎各位能提供任何指點與回饋,之後的分享,會針對書中理解自己,去思索品牌區位的想法作摘錄與探討,也很希望各位喜歡

謹祝福各位也能找到專屬自己終極的幸福,萬事平安

瑋德的明心財務閱讀
粉絲專頁
Google blooger
瑋德的明心財務閱讀
電子郵件 wade002468@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