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大腦,讓自己更強大


 各位好,今天想跟各位分享一本書訓練大腦,讓自己更強大(天下雜誌2023)

我接觸到正念的概念是在很深的痛苦與挫敗之後,那時我因為重躁狂休學,人際關係和自我關係完全崩解,甚至對於人生有非常多的掙扎和迷茫,前途無明至暗,在那個當下的日記,我有些還留著,每天睡十幾個小時,不修邊幅,甚至覺得自己外貌又差,又病,甚至完全不知道生命意義,甚至能不能好好活著都不知道,那樣的百無聊賴百無生機的一段時間,那是一個我踏上學校圖書館的一天,有一天我在書櫃間,找到一本簡易正念的書籍,他所講的步驟很簡單

我一天試行兩次,來補足自己因為身體疾病所需要很充足的睡眠,後來卻逐漸變成習慣,但一陣陣的,正念卻完全改變了我對自我生命的想法,他重新定義了痛苦,也重新引起我看待了生命方式,最終,我去重新看待真實的自我,這五六年只能說是不可思議,我累積了相當程度的稿費收入,也精煉了許多的表達,開始許多小專案的練習,也完成醫學院校對大病初癒的我負擔很大的挑戰,也得到許多師長同儕至親至愛的溫暖,甚至在金錢觀和生命達到許多不可思議的成長,我比過往的任何一個時刻都不害怕未來,能夠很坦蕩的面對過往的經歷痛苦和成長一路相伴的自卑,我覺得那樣的突破,帶來深遠的意義,是一種重新看待生命,最終相信,甚至逐步達成相信的過程

正念帶給我很深以終為始的概念,也是這幾年自己生命很大改變的契機,這樣的改變,並非是所謂工具性的,而是一種對待自己和看待萬物的態度,我自己的生命是為此改變的,這樣的正念加上定期的回顧,紀錄,和進行彼得杜拉克每約五個月的追蹤覆盤,每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自己有正向的增益,我僅能去相信那些生命都自有其意義,也有遠超其上深遠的價值,是人之所以為人深遠的價值,如果可以,我會想對痛苦,忙碌,病苦,甚至迷茫的星夜,對生命川流,對人生懷疑的時刻,我逐漸去尋思他背面所帶著的價值,也發現可貴的點滴,僅在以下想跟各位分享這本書的內容,也很推薦各位能嘗試適合自己,也許是簡易科學而非宗教性的正念,或有宗教信仰類型的正念,或僅是更深刻的認識自我,去理解我們的內在原先就有改變的力量

正面可能背後的潛在機轉是透過意圖注意力和態度三大要素的整合

你練習什麼就會增強什麼 /作者在泰國遇到的一位英國籍僧人

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論是什麼他已經發生的重要的事你打算怎麼面對他/當下繁花盛開,喬卡巴金博士

心開始得到平靜之後,身體的疼痛感也開始改變了(在疼痛醫學裡,疼痛的指標本身是主觀而非客觀的,如果當事人說他真的覺得不痛,那真的對他而言那真的是不痛的,在傳統信仰裡爬刀山,炸寒單的人,他們對於疼痛的感覺和信仰混合,甚至可能產生由腦產生的下行抑制疼痛反應)

正念的重點在於臨在在當下

正念不只是關於把注意力放在哪裡而且是關於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

我們一直都在練習一些東西,不只是當我們靜觀的時候,而是在每個時刻,這代表我們隨時隨地都在增強某些東西,因此最重要的問題變成你想增強什麼 這些就是你的意圖,你最關心的東西,也就是你的價值觀,目標,以及渴望得到的東西

(所見,所追逐,加上時間的積累,會讓某些特定傾向的機率不斷放大,無論那是成功,或僅是興趣的放大,無論再小也不可能是無反應的無所庸碌,有人說的思維革新後看到新的商業機會,自我成長機會,但也有沒有省察的人的人是反覆過了相同的日子,所有改變的契機,是看到自己想要改變的起點,然後起行而做,就算那是洗澡,打掃房子的小事情,和思維的革新,成長的原點是真實的注視省自己,無論大事小事,我想都是一樣的)

1. 正面練習是有效果的,他對你有益,可以提升免疫功能,降低壓力,改善睡眠品質,同時為你和家人職場,以及社群帶來多不勝數的益處

2.抱持正確的態度和意圖是關鍵,善意與好奇,是創造有意義和持久性改變的基石

正念很重要的關鍵是因為,不論我們的經濟,教育和社會或個人察覺是什麼,每個人都因為自我評斷和自我批評而受苦不已

然而,自我譴責和羞愧無法幫助我們學習新的行為和改變自己, 羞愧不會促成,我們想要的結果,因為他只會促成促使負責,學習和成長的大腦中樞停擺

(羞愧會讓人退縮逃避,而陷入戰或逃的反應,一陷入丟不丟臉和自我苛責,我們很可能就會陷入不自覺的保守保護機制,怕被責備而退縮,而不願意採取可能有改變的主動當責態度)

意圖會只會我們的心反應出我們最深層的盼望和價值觀注意力可以訓練以吻定我們的心思意念去教你當下態度係指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我們要帶著善於好奇的態度

幸福感是可以培養的因為我們的大腦結構是可以改造的神經科學家戴維森

意圖的練習: 問問自己,激勵我的動機是什麼,我最關心的是什麼,我想讓我的心往哪個方向前進,並開始簡短的日記追蹤

有關科學研究的正念模式

1.意圖會指揮我們的心,反應出我們最深層的渴望和價值觀

2.注意力可以穩定訓練我們的心思意念

3.聚焦於當下,態度是指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我們要帶的善意與好奇的態度

大腦遠比我們以為的更有可塑性,雖然並非每個人天生一樣快樂,但每個人都可以自己變得更幸福,

神經科學的革命性新發現證明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幸福設定,但不是透過改變外在的生活,而是透過改變我們的內在感覺, 我們所感受到的幸福與平靜取決於我的內在變化 ,包括察覺精力和感受生活的方式,發生了哪些改變而不是取決於外在世界發生的變化

幸福感是可以培養的,因為我們的大腦結構是可以改造的/神經科學家戴維森

習慣是人類的天性,何不養成一些可以變成黃金的習慣/哈菲茲 波斯神秘派詩人

改變大腦永不嫌遲

(在小鼠神經科學和動物實驗間,腦神經元的突觸和樹突連結,也就是新的腦連結,終其一生都在生成,但刺激反應越多和正念觀察內省越多的成年人,突觸間的活躍程度和密度越高,也對疼痛的反應越低

以前教授我的麻醉學老師,很明確的指出疼痛本身是種主觀感受,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照相關的研究,這些研究有禪修者,也接受過正念和認知療法的PTSD患者,也有長期的追蹤資料,被視為正念和認知療法CBT很強而有力的證明)

採用新的神經路徑,改變舊有思維習慣

( 正念能讓我們省察情緒,並察覺到自我固定的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當我們察覺到固化的反應,如作者描述的特定形式的發怒反應,一再反應的負面習慣,我們省察的覺察點,也許就是新改變的契機,並開始新的旅程)

我們無法永遠達到完美,但如果追求完美,我們可以達到卓越/美式足球 選手隆巴迪

(成長和目標本身終點,獎章成就金錢目標也常是如此,我們改變的認知,如果是我們是帶著何種自我期許的人,往往能走著更遠)

一步一步慢慢來。讓我們允許自己放鬆心情,卸下壓力,目的是裝備我們,可以更快更容易的成功,我們的每一個成就,會使我們有更強的動力,去成就下一個里程碑這些了不起的時刻和勝利,會為我們帶來重要改變 其實最微不足道的經驗也有他的作用,經過累積他有一天終究會滿溢而出

當我們抱持不是全有就是全無的型態,而不是擁抱一點點的改變, 會太過聚焦終點,而沒有用盡全力衝向目的地

比起完全聚焦於最終的終點,人們把複雜的任務,分解成較容易達成的小目標,並努力達成這些小目標,往往能更快完成任務,通常也有更好的品質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風景,而在於擁有新眼光/追憶似水年華

(正念究竟為何,作者描述為來自巴利語,描述明澈的理解,透過透徹的理解,做出明智的決定,和適當的回應生活)

若要提升生活的品質,你必須提升抉擇的品質,若要提升抉擇的品質,你必須提升產生那些抉擇的思維和情緒的品質 (並更源頭的),你必須提升意識的品質,若要改變任何事為事物,你必須改變你的意識/Soul Shifts

自我評斷,問的是你夠不夠,好自我慈悲問的事什麼對你有益處/心理學家聶夫

(自我關懷是種完全對自我的接納,我們發現自己永遠都值得被愛被珍惜,有的的所謂有害的關係,是一方會不斷貶抑人的自尊,去達成控制和讓人產生羞愧的控制,

我很認為這些關係無論是親子,伴侶甚至朋友,都要疏遠,甚至完全完全斷離,我們才可能有完成成長的空間,若不行一時割捨也要為自己拉出關係的防火牆,將情緒抽離出來,設定一個完全的安全空間)

心決定了自己的所在, 人心可以把天堂變地獄,把地獄變天堂/彌爾頓失樂園

接納我們抵抗甚麼,他就越頑強存在

(自己想分享一個小經驗,自己有一段青少年時間,因為長的非常矮小,而很痛苦,總是拼了命想去邇平,卻只是把自己越用越不快樂,但直到自己在大學後因為重躁狂,生命接受磨難後,和重啟後

接受了正念的概念,又碰觸到思多葛哲學,有一句大人學張國洋老師和姚詩豪老師寫在書中的一句話,對於能夠改變的事物我們勇於追求,對於不可改變的事物坦然放手,我自己卻找到自己真實的幸福,和願意成為的方向,那種成長不論是在自我和思維上,我因為在思維有更多寬廣,發展了很多深刻的關係,在金錢觀,生命,興趣上的看法都有更多的寬裕,總體而言,我反而變得更幸福快樂,也真的做到更多想做的事情,自己覺得是另一種從偏激到開放的進步和成長)

正念有一個很矛盾的觀念,當我們接納痛苦,我們受的苦就減少了

人生的痛苦無可避免,但受苦不一定要發生

受苦等於痛苦乘以抵抗/靜觀導師楊增善

如果你這輩子唯一一次的祈禱是說謝謝你,這就夠了/德國神學家艾克哈

感恩的助益

( 但為何能讓這麼多的幸福發生 包括改善睡眠減輕憂鬱降低壓力和發展更深刻的人際關係和戀情,自己認為是他放大了生命中正向事物的觀點,並重塑了思維,也有可能外擴良善情緒給周圍的人

過生活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認為世界上沒有奇蹟,另一種是把每件事都視為奇蹟

/愛因斯坦

自己的心得

我最初寫作的原點,科普寫作,詩文寫作,閱讀認知,對財務的探詢,對生命的探詢,對醫途所作和知識的探尋,因為正念混合成某種對生命態度的堅持,我想善待自己也善待周圍的人,並非出於強烈宗教信仰,而是相信生命自有其指引,我因為這樣的思尋,開始了我這罔若第二人生的旅程,在那個當下,我不是被任何標籤所束縛,我是一個有能力去愛,也會逐漸學著去愛去改變自己的人,我對所有人事物的預期標準都很低,但我不僅僅是在學業,我在興趣,友伴關係,家人關係,甚至財務的長期報酬,甚至生命許多的機會裡都有達到自己想真正成為的目標,我真的很深刻感受到我漸漸活成一個能以自我價值和長期依歸為目標的人,我自己因為心的寬裕和重新擁有看待世界的濾鏡和思惟,在拆掉思惟裡的牆的引文裡,寫到意近於這一句話的內容,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智識,而是思惟間的異同,我在五六年前的那個拐點,沒有進入終身嚴重失能的白色地獄,沒有成為終身沒有渴望的行屍走肉,我對自己重新的認知,我覺得受正念的重新塑造有關

我自己使用的簡易正念冥想,共有其四個步驟,一是由覺知五感,二透過“固定聲響”專注思維佛教徒有可能會使用真言,西方似乎也有別的方法),第三個方法是透過感謝萬物,改變周圍所有人事物去重塑認知,第四個步驟是觀想自己想成為的模樣和畫面,或是觀想自己的核心價值觀,這三個步驟伴隨著我的五六年,我覺得人生的增益很大,那些我不經意流漏的畫面,刻進我的靈魂血肉,我想我最終也會依循這樣的認知而活

自己原先是因為重躁狂的失能和瘋狂,完全恐懼人生的發展,我經由正念遠離恐懼,而擁有了生命的掌控感,不只在醫學院校的技術和學術磨練得以達到許多原先未曾想達到的目標,也有了自己的興趣,真實的互動關係,也達成許多小小的目標,也許這樣的過程,迎來整個生命不一樣的經歷和收穫

這個世上真正的奇蹟,我覺得是能夠真實看待自己,理解自己,接納自己,並從心裡有往前走出去看到生命的改變有關,我們的強大,我相信一直都在,無論貧賤病弱,高矮胖瘦,歡笑眼淚,在我們的思惟外,宇宙無比遼闊

謹祝福各位也能找到專屬自己終極的幸福,萬事平安

瑋德的明心財務閱讀

粉絲專頁

Google blooger 瑋德的明心財務閱讀

電子郵件 wade002468@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